二、面臨的形勢
(一)傳統產業應用信息技術的市場分析
“十五”期間,我國傳統行業普遍加大了信息化改造的投入力度,企業對于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包括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控制系統以及各行業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給應用電子產品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目前在傳統產業中使用的軟件已經占全部軟件市場的30%以上,控制裝備和系統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000億元以上的規模,機床電子、汽車電子、交通電子等應用電子產品的市場規模也在逐年增長。“十一五”期間,盡管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將不斷加大,但傳統產業領域的信息技術改造的投入還將大幅增加。
石油和化學工業,將提高生產效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重點。以化肥、乙烯、燒堿、電石、農藥、涂料為重點,通過加強資源的綜合利用,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積極推行清潔生產,目標是到2010年初步進入循環經濟軌道。到2010年,煉油工業新增原油加工能力9000多萬噸,同時淘汰低效煉油能力約2000萬噸;乙烯工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平均規模提高到58萬噸,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水平。“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重點自行研制5~8套大型成套化工裝備。到2010年,化工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力求達到本世紀初國際先進水平。2005年石油化工行業的信息技術投資約69億元,未來五年的投入將達到350-400億元。
電力工業,“十一五”期間,電力預計安排投產規模為1.65億千瓦左右。國家電網公司將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6萬千米、變電容量3億千伏安,投資9000億元左右;節能降耗也將成為“十一五”期間電力工業改造的主要任務。火電機組平均供電標準煤耗低于336克/千瓦時,比2005年下降25克/千瓦時;燃油消耗比2005年降低25%。未來五年,與發電廠相關的信息技術投入將主要集中在新增發電設備控制系統、替代能源發電系統、管理信息化系統和污染防治的信息化系統。在電網管理的調動自動化、變電站及保護自動化、配網自動化、計量計費自動化、電力市場信息化等方面對應的市場空間每年約為500億元左右的規模。
鋼鐵工業,將提高產品檔次和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作為“十一五”發展重點。到2010年,我國鋼鐵產品優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數產品基本滿足國民經濟大部分行業發展需要。建立循環型鋼鐵工廠。鋼鐵企業重點開展余熱、余能回收發電,500萬噸以上規模的鋼鐵聯合企業,要努力做到電力自供有余,實現外供。2010年分別降到0.73噸標煤、0.685噸標煤、8噸以下;2020年分別降到0.7噸標煤、0.64噸標煤、6噸以下。預計“十一五”期間,鋼鐵行業的信息技術投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新建項目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投入,一部分是現有生產能力的技術改造,這兩項合計約為250億人民幣。
輕工行業,將加快技術創新,推進新產品開發作為重點。 “十一五”期間,預計輕工行業每年新型輕工裝備的投資將達到500億元,其中信息技術投資約占40%。信息技術的應用市場空間極大。
紡織行業,到2010年形成化纖2400萬噸,紗 1850萬噸的生產能力。噸纖維耗電量比2005年降低10%,勞動生產率達到85000元/人?年,“十一五”期間,預計紡織行業每年新增裝備的投資總額將達到700億元,其中信息技術投資大約280億元左右。
建材工業,預計到2010年, 新型干法水泥產量占水泥總產量的比重為50%,形成以立窯生產工藝為主體的落后水泥生產工藝的市場退出機制。新建干法水泥生產線和老企業的技術改造年度總投資將達300億元左右,其中涉及信息技術的投資約為120億元,信息技術在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的應用市場很大。“十一五”期間,重點提高近百條現有浮法生產線的技術水平,對老企業進行改造,淘汰舊生產工藝,浮法技術水平和自動化程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浮法玻璃生產線新建和老企業的技術改造年投資總量達100億元左右,其中信息技術投資約占40%,信息技術在浮法玻璃生產線的應用市場很大。
煤炭工業,將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煤炭資源的深層次應用和安全生產作為“十一五”發展的重點。2010年,煤炭供應能力達到24億噸,形成5至7個億噸級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煤炭入洗率達到50%以上。大中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95%、80%以上,平均勞動效率提高50%。煤炭工業信息技術投入將主要集中在煤礦采選裝備的信息化和國家、企業兩個層面的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兩個方面。
(二)傳統產業改造的信息技術需求趨勢
全球化的市場競爭要求我國傳統產業不斷改進工藝,完善管理,提高應對市場變換和多樣化需求的能力,對信息技術的需求不斷升級。傳統的單機環境和單項技術應用已經不能滿足需求,建立在開放信息網絡上的集成應用成為主要需求,分布式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多網融合的通信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的深化應用;信息技術應用與管理創新的結合將更加緊密,業務流程的重組對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將成為重點;組織內部的信息化逐漸通過供應鏈管理(SCM),協同商務、網絡化服務等各種應用向外延伸,信息技術將在產業鏈協作和資源配置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信息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將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數據挖掘和商務智能等應用將更加受到重視;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凸現,高可靠、高可信的應用需求對信息技術和產品性能的挑戰不斷加大;應用信息技術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力逐漸成為傳統產業改造的關注重點,行業性或區域性信息技術應用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將進一步顯現。
石化行業,生產一線應用的智能儀表和現場總線技術將繼續發展,化工測量分析也將成為現場基礎技術,動態的信息網絡將在石油化工廠運行,生產執行系統將走向成熟并成為應用熱點。上層的ERP、SCM、E-Business和DSS,中層的EOM和MES,下層的DCS、PLC和ESD等的有機組合,構成石油化工企業智能化生產技術的整體。
電力行業,將進一步向著大電網、超高壓、遠距離輸電方向發展,高電壓輸電技術、直流輸電技術、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技術、調度自動化技術和靈活交流輸電技術的應用成為未來電網發展的趨勢。電力技術更加注重提高輸電系統的穩定性和經濟性,提高供電的質量和可靠性,實現電力系統的靈活控制和電力生產過程的高度自動化。
冶金工業,在檢測儀表、人工智能、機器人、數學模型、檢測儀表、設備診斷、綜合管理控制系統、單元控制系統等方面將進一步發展;質量閉環控制、信息廣域化、全工序無人化或少數人控制將進一步發展。自動化工廠、機組將越來越多,綜合管理-控制一體化將成為需求的重點。
建材工業,控制理論的研究及其在自動控制系統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建材工業用分析檢測儀器及裝備的研究開發越來越得到加強,通過自動化控制技術降低投資已經成為必然。
裝備制造業,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輔助制造技術向人機交互性更強和網絡化制造的方向發展。可靠性設計技術,綠色設計技術,基于建模與仿真的虛擬設計制造技術,工況數據的積累和產品數據庫管理的技術需求較強。實用化大型鑄、鍛、焊及熱處理模擬仿真軟件包也是需求熱點。
紡織行業,新增設備中單機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水平將會維持在較高水平,在大中型紡織企業內,多單元聯合機的傳動采用電子變頻調速技術和IPC工控技術的比例會有較大幅度上升。紡織服裝產品將向多樣化、個性化、藝術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結合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使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生產裝備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敏捷制造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
煤炭行業,信息技術需求集中在網絡通信技術和傳感器和檢測技術兩個方面,瓦斯監控、礦山頂板壓力監測、井下煤炭運輸系統監控、井下溫度監控以及其他有害氣體監控,生產作業系統的監控和管理都是“十一五”的需求熱點。
(三)面臨的環境
1、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傳統產業改造注入新的活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給傳統產業的改造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型敏感元器件和微系統傳感器成為新的發展趨勢,有效地拓展了工業智能化的范圍,提高了工業控制的精度;傳統大規模集成電路向系統芯片(SoC)發展,為其在微機電系統和工業機器人中的應用提供了基礎;高性能計算和網格技術的發展對于企業進一步挖掘和共享潛在信息資源,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將起到革命性作用;面向網絡和嵌入式的軟件新技術的新發展,表明軟件產業已經在逐步實現由單純產品為中心向以應用為中心的轉化;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在世紀之交也有了突破性的進展,無論是無線局域網技術(WLAN)、藍牙技術還是固定寬帶無線接入技術,都對提高工業產品的智能化水平、促進工業生產的靈活化等方面發揮積極的帶動作用。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為傳統產業改造提供了更加可靠和實用的技術支持。
2、信息產業的發展為傳統產業改造提供了更好的基礎和條件
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向前發展的重要引擎。全球信息產業已經由過去單純追求高技術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轉到關注全社會的信息化進程的方面,通信、網絡、計算機、儀器儀表等領域的產品和技術創新將更加貼近生產和生活的實際需求,應用導向成為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信息服務業蓬勃發展,并逐漸呈現專業化的細分趨勢,針對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企業有特色的信息服務將有助于提高服務的質量,也為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
3、我國傳統產業改造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國家“十五”期間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核心是要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這為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指明了方向。2006年初,《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正式頒布。明確提出要將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中心環節,強調要把掌握裝備制造業和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作為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的突破口,制定了突破核心技術、提高綜合生產能力、優化能源結構、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等具體目標,進一步明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路徑選擇。“十一五”期間國家將出臺稅收減免、鼓勵應用國產首臺首套設備系統等一系列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將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工作帶入更加依靠自主創新的新階段。
4、跨國公司在我國傳統產業改造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明顯
跨國公司憑借其對于集成電路、核心元器件、關鍵軟件的技術壟斷在我國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領域的壟斷優勢明顯,我國傳統產業各領域的高新技術、裝備有一半以上依靠從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引進,重要工程和重大裝備的配套控制設備也相當一部分依靠進口。傳統產業信息化改造的市場競爭的焦點已經逐漸從提供單項、單臺設備的能力向提供成套的信息化解決方案的方向轉變,跨國公司憑借技術和標準的領先優勢和全球化的服務體系在競爭中依然處于優勢地位。
5、傳統產業改造機制和體制改革的任務依然艱巨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所有制結構日趨多元化,國民經濟的微觀活力增強,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生產要素市場初具規模,在改革中不斷探索的新型宏觀調節體系和金融、財稅等間接調節方式開始發揮主要作用。但改革還沒有取得最終成功,許多制約傳統產業應用信息技術提高競爭力的因素依然存在。在傳統行業中處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仍然沒有完全走出困境,經濟效益普遍不高,資金周轉困難,用于信息化建設的投入不足。市場經濟體制依然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信息服務市場一體化進程緩慢,中介服務體系和信用體系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市場上還缺少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信息化咨詢服務的機構和人才,先進信息技術產業化和企業信息化改造相關的風險投資體制還不夠成熟,信息化的資本推動力量還很匱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