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近日發布國有金融機構高管人員限薪令,2008年度的薪酬不高于2007年的90%,業績下降,高管人員薪酬再下調10%,明確的硬性規定背后都有哪些值得解讀的信息?從設置280萬元的薪酬上限到進一步出臺限薪令,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調整高管和員工的收入差距,改進薪酬決策機制,我們還需從哪些方面權衡考慮?《新聞1+1》為您解析。
主持人(王躍軍):
您好,歡迎收看今天的《新聞1+1》。
在國際金融危機大的背景下,國內國有企業高管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年薪一直被人們質疑和熱議。昨天財政部下發通知,要求國有金融機構的高管在清理2008年薪酬的時候,原則上不能高于2007年的90%,也就是說2008年的薪酬要在2007年的基礎上至少打九折,也算是對質疑和熱議的一個回應。但是我們也注意到,盡管通知下發了,但是相關的熱論卻仍然在繼續。今天我們就展開相應的話題,今天還是請到了北京大學的王錫鋅教授,王教授,您怎么看待財政部出臺的這個通知對于國有金融機構高管這種限薪的規定?
王錫鋅(特邀觀察員):
高管高薪的問題其實是個老問題,只不過因為金融危機突出或放大了這個問題。
畢竟在金融危機來襲的時候,我們一部分人節衣縮食,而另外一部分人卻還拿著天價年薪,又何以談共克時艱。因此財政部出臺的這樣一個信心的通知,我覺得非常及時,非常必要。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這樣一些通知以及通知中的措施不應當僅僅是對公眾情緒暫時的安慰,也不應當僅僅停留于對企業高管高薪的道德的質難,我們應該借這個機會去思考企業高管合理的年薪定價機制,去思考一種合理的制約和激勵的治理結構。
主持人:
好,首先我們還是來看一看財政部相關通知的情況。
(播放短片)
(新聞片斷)
主持人:
財政部今天下發通知,明確規定,國有金融機構2008年度高管人員的薪酬原則上不得高于2007年度薪酬的90%。
解說:
昨天,財政部的九折限薪令發布,通知明確要求,國有金融機構在清算2008年度高管人員薪酬時,按不高于2007年度薪酬的90%原則確定,在此基礎上,2008年度業績下降的國有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再下調10%。對于2008年業績降幅較大的高管人員薪酬降幅還應增加,對于2007年度高管人員薪酬明顯高于同業平均水平的,應主動加大調整力度,逐步縮小與同業平均水平的差距。
對于已發放的2008年度高管人員薪酬超出部分,要求在2009年的薪酬中抵扣或退回。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在昨晚下發的通知中點名表揚了部分金融機構。財政部稱,目前部分金融機構在2008年度實現業績增長的情況下,主動降低高管人員的薪酬,這種做法符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
據了解,在財政部下發九折限薪令之前,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四家國有上市銀行的高管普遍降薪10%。如建行年報顯示,雖然其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4%,但高管卻自愿降薪10%。而并不列入財政部規范對象之列的中國平安掌門人馬明哲更是在曾經的國內最高年薪6000萬的基數上宣布2008年自己拿零年薪。如此大規模的降薪潮出現其實并非偶然,如果追根溯源,就是源于由于機構的東窗事發。
今年年初,國泰君安高管人均100萬元薪酬的消息傳出后,立即引起輿論一片嘩然,雖然國泰君安很快出來澄清,聲明公司董事長薪酬實發83萬元,總裁實發80萬元,但依然難平眾怒。
近年來,隨著我國企業改制以及高管薪酬改革的推進,薪酬水平較之以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加重視人才的表現,無疑是一大進步。但是不容忽視的是,一些國有金融企業,高管薪酬偏高,少數是激高也隨之出現,而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的高管年薪高聳入云已成為行業的普遍現象。
據統計,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深發展、興業銀行等六家上市銀行中,2007年度年薪超過300萬的高管人數超過20人,僅民生銀行就有9位高管稅前年薪超過500萬。
雖然有關部門對國企高管一再寄出了限薪措施,但究竟能否收到良好效果,目前看來還是個問號,而且這究竟是金融危機之下的應急之舉,還是應當成為今后的長效機制,社會公平與企業效益該如何兼顧,這都是限薪潮留給我們的深入思考。
主持人:
王教授,我們先不說財政部這個通知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單從它這個目的性來看,我們今天也看到很多相應的評論,有的說這種限薪令順應民意,有的說實際上是應景的臨時之舉,還有一種評論說是跟國際大的環境接軌的一種姿態的表現。你怎么來看待像限薪令它的這種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