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登公司發布的最新統計月報顯示,4月份,證券投資基金和QFII開戶數環比驟減。其中,基金開戶數環比降逾五成,QFII開戶數環比降近七成。
在IPO即將重啟的關鍵時刻,QFII卻集體“回避”。筆者以為,這至少說明:QFII認為本輪行情的上漲接近尾聲;QFII擔憂本輪上漲行情缺乏基本面支撐;IPO的重啟給市場帶來不確定性。這些原因構成了QFII的集體“回避”。
我們先看一季度信貸數據和審計署的公告。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4.58萬億元,已完成今年5萬億元目標的90%以上,也超過了以往年份的全年信貸額。在如此充沛的流動性下,5月18日,國家審計署在今年第3號審計結果公告中指出,部分貼現資金被存入銀行謀取利差,而未注入到實體經濟運行中。審計署并未言及該部分資金是否流入股市。
再看國內證券市場的市盈率數據。上證所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滬市的平均市盈率是22.42倍;深市的平均市盈率則是32.11倍。兩者分別是香港主板平均市盈率的2倍和3倍。此外,A股市場中還有430只虧損股,如果將它們歸納進來計算,A股市場的動態市盈率將更高。從這些最基本的數據來看,QFII的集體“回避”還是有其道理的。
實事求是地說,國內市場最遭人詬病的是:整個市場如同一場故事會。題材、概念、未來前景等,這些童話一樣的故事越講越引人入勝,參與的人員也在擴大,政府官員、上市公司、分析師等各色人等都在講,一些投資者則在著迷地聽。這種依靠講故事講出來的上漲,持續的時間越長,積累的風險就越高。
現在,QFII開始集體“回避”A股市場,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一個信號。這意味著,故事會即便沒有結束,也快接近尾聲了。只是,在那些故事的聽眾中,有多少人會把QFII的“回避”當成一針清醒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