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季度,大盤指數一直呈現膠著狀態,上證指數在2月3日最低探至2890.02點后,昨日反彈最高達到3132.58點,振幅不過8.4%。指數表現雖然不甚精彩,但個股行情卻異彩紛呈,以區域振興為核心,新疆、西藏、川渝、皖西、海南、上海等各板塊輪動,市場交易機會時時涌現。那么在即將到來的二季度,行業熱點是否有望取代區域振興而成為市場交易的主線呢?在此,我們收集匯總近百份二季度行業策略報告,編輯整理包括中信證券、莫尼塔、高華證券、國金證券、東方證券等各大實力機構點擊率最高的五大板塊,為投資者提前布局提供一些參考。
醫藥 需求剛性增長穩定
機構看好:高華證券、中信證券、浙商證券、莫尼塔、愛建證券、國海證券、中投證券、上海證券、廣發證券
看好理由:結合來源于醫藥經濟信息網直至2009年12月的最新行業統計數據可以發現,2009年5月以來,包括化學藥、中成藥以及生化與生物醫藥各細分行業在內的醫藥行業生產與銷售呈現強勁增長,增幅持續提升,全行業總產值全年同比增長21.02%,銷售產值同比增幅21.19%,產銷兩旺的勢頭十分突出。
新醫改刺激內需擴大引領醫藥行業實現穩定增長。早先開展的增加政府公共投入、擴大醫保覆蓋和提高保障水平等新醫改前期工作順利展開,政府在衛生總費用當中的支出已經從2006年的18.1%提升到目前的接近25%,個人付費從2000年的50%多降到了近年來的40%左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達到8.33億,籌資水平達到人均113元,最高支付限額達到了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左右,2009年全年,有7.59億人次的農民通過新農合得到了補償。
截至2010年2月底,全國28個省份已完成30%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任務,并且已經有27個省份啟動并完成了基本藥物招標采購工作,確定了基本藥物品種、品規,啟動招標采購的地區招標價格平均降幅在25%-50%。公共投入支持力度的加大與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展開帶來藥品消費門檻的下降有效地推動了醫藥消費的持續擴大,成為推動醫藥行業內需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受惠于國內消費的擴大,主要面向國內中西制劑藥市場的企業營業收入與利潤呈現出5%—30%同比漲幅的穩定增長。
新興產業振興為行業注入高速成長未來。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在經歷多年開拓積累后,開始取得明顯的進展,表現在與國際生物醫藥行業聯系越來越緊密,產品創新與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正展現出快速成長開端。目前生物醫藥企業已經發展到500余家,生物醫藥產業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人民幣。來自中國醫保商會的數據顯示,2009年,生物醫藥進出口額為8.87億美元,同比增長44.35%。其中,出口額為8717.5萬美元,同比增長53.16%;進口額為8億美元,同比增長43.35%。來自多方的信息顯示,醞釀已久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有可能在今年出臺,其中以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生物醫藥預計將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相關政策的推出無疑將推動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投入,進一步加快生物醫藥產品創新與產業化步伐,促進行業高速成長。
投資策略:醫藥行業是一個重局部輕整體的行業,主要有以下三大投資路徑:1.原料藥漲價進一步改善相關企業的盈利水平。隨著環保以及原材料成本轉嫁等問題,原料藥產品又迎來了“春天”。原料藥行業產品漲價的過程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對于投資而言,后兩者中具有絕對定價能力的企業更有投資價值,相關公司有新和成、*ST天方;2.融資平臺搭建促醫藥次新股成為高成長新星。就行業發展前景而言,心臟手術用藥組合—信立泰+樂普醫療;依托肝纖維化用藥,搭建肝病平臺—福瑞股份;眼科領域的民營醫院—愛爾眼科。3.主業突出,核心產品競爭力強,業績有保障的公司,包括恒瑞醫藥、海正藥業、雙鶴藥業、哈藥股份、新華醫療、華潤三九、九芝堂、美羅藥業、康恩貝、海南海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