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治療
(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療: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適當休息,清淡飲食,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
2.對癥治療:發(fā)熱等癥狀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二)重癥病例。
1.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累治療。
(1)控制顱內高壓:限制入量,積極給予甘露醇降顱壓治療,每次0.5-1.0g/kg,每4-8小時一次,20-30分鐘快速靜脈注射。根據(jù)病情調整給藥間隔時間及劑量。必要時加用呋噻米。
(2)酌情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參考劑量:甲基潑尼松龍1mg-2mg/kg·d;氫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穩(wěn)定后,盡早減量或停用。個別病例進展快、病情兇險可考慮加大劑量,如在2-3天內給予甲基潑尼松龍10mg-20mg/kg·d(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應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總量2g/kg,分2-5天給予。
(4)其他對癥治療:降溫、鎮(zhèn)靜、止驚。
(5)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密切監(jiān)護。
2.呼吸、循環(huán)衰竭治療。
(1)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
(2)確保兩條靜脈通道通暢,監(jiān)測呼吸、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
(3)呼吸功能障礙時,及時氣管插管使用正壓機械通氣,建議呼吸機初調參數(shù):吸入氧濃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氣量6-8ml/kg左右。根據(jù)血氣、X線胸片結果隨時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適當給予鎮(zhèn)靜、鎮(zhèn)痛。如有肺水腫、肺出血表現(xiàn),應增加PEEP,不宜進行頻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壓力的護理操作。
(4)在維持血壓穩(wěn)定的情況下,限制液體入量(有條件者根據(jù)中心靜脈壓、心功能、有創(chuàng)動脈壓監(jiān)測調整液量)。
(5)頭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導尿管。
(6)藥物應用:根據(jù)血壓、循環(huán)的變化可選用米力農(nóng)、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藥物;酌情應用利尿藥物治療。
(7)保護重要臟器功能,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8)監(jiān)測血糖變化,嚴重高血糖時可應用胰島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應用胃粘膜保護劑及抑酸劑等。
(10)繼發(fā)感染時給予抗生素治療。
3.恢復期治療。
(1)促進各臟器功能恢復。
(2)功能康復治療
(3)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三)中醫(yī)治療。
1.普通病例:肺脾濕熱證
主癥:發(fā)熱,手、足和臀部出現(xiàn)斑丘疹、皰疹,口腔黏膜出現(xiàn)散在皰疹,咽紅、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紅或紅,苔膩,脈數(shù),指紋紅紫。
治法:清熱解毒,化濕透邪
基本方藥:甘露消毒丹加減
連翹、金銀花、黃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蘭、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
用法用量:根據(jù)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藥物用量。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減:
(1)便秘加大黃;
(2)咽喉腫痛加元參、板藍根;
中成藥:藍芩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金蓮清熱泡騰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濕熱郁蒸證
主癥:高熱,疹色不澤,口腔潰瘍,精神萎頓,舌紅或絳、少津,苔黃膩,脈細數(shù),指紋紫暗。
治法:清氣涼營、解毒化濕
基本方藥:清瘟敗毒飲加減
連翹、梔子、黃芩、黃連、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
用法用量:根據(jù)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藥物用量。日一劑,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結腸滴注。
中成藥: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熱毒寧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熱動風證
主癥:高熱不退,易驚,嘔吐,肌肉瞤動,或見肢體痿軟,甚則昏矇,舌暗紅或紅絳,苔黃膩或黃燥,脈弦細數(shù),指紋紫滯。
治法:解毒清熱、熄風定驚
基本方藥:羚羊鉤藤湯加減
羚羊角粉(沖服)、鉤藤、天麻、生石膏、黃連、生梔子、大黃、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蠶、生牡蠣
用法用量:根據(jù)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藥物用量。日一劑,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結腸滴注。
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4.危重型病例:心陽式微肺氣欲脫證
主癥:壯熱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蒼白晦暗,口唇紫紺,可見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質紫暗,脈細數(shù)或沉遲,或脈微欲絕,指紋紫暗。
治法:回陽救逆
基本方藥:參附湯加味
人參、炮附子、山萸肉
用法用量:根據(jù)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藥物用量。日一劑,濃煎鼻飼或結腸滴注。
中成藥:參麥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等
5.恢復期:氣陰不足余邪未盡
主癥:低熱,乏力,或伴肢體痿軟,納差,舌淡紅,苔薄膩,脈細。
治法:益氣養(yǎng)陰,化濕通絡
基本方藥:生脈散加味
人參、五味子、麥冬、玉竹、青蒿、木瓜、威靈仙、當歸、絲瓜絡、炙甘草
用法用量:根據(jù)患兒的年齡、體重等酌定藥物用量。日一劑,水煎分3—4次口服。
針灸按摩:手足口病合并弛緩型癱瘓者,進入恢復期應盡早開展針灸、按摩等康復治療。
6.外治法
口咽部皰疹:可選用青黛散、雙料喉風散、冰硼散等,1日2—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