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17日? 長春和平解放
1948年7月,當全國解放戰爭進入到第三個年頭時,人民解放軍已經有了很大發展。與此相反,蔣介石在政治上更加孤立,經濟上瀕臨破產,軍隊士氣低落,作戰能力下降,被迫轉入“重點防御”。
根據全國戰略形勢的變化,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認為,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把決戰的首站選擇在東北。圍困長春是遼沈戰役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解放軍歷史上第一個大的圍城戰役。從1948年5月23日長春外圍戰結束到10月21日長春和平解放,歷時5個月。
-軍事包圍
長春守軍成“甕中之鱉”
長春位于東北腹地,是貫通京哈、長圖及東北境內各鐵路線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偽滿洲國就曾建都于此,稱之“新京”。從1947年起,國民黨軍事當局又動用10多萬人力,耗費巨資,環城修筑了很多鋼筋水泥碉堡和暗堡群。僅中央銀行周圍修建的永久性工事就有150處之多,整個城區變成一座軍事要塞。
根據中共中央和東北局的指示,解放軍決定對長春采取“長圍久困,展開政治攻勢和經濟斗爭,使其糧彈俱困、人心動搖時再攻”的方針。在長春城外方圓五十里的地面上,形成一個封鎖區。解放軍十萬圍城部隊,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城外之城”,國民黨軍成了“甕中之鱉”。
1948年6月28日,圍城指揮所發出《交通通信工作指示》,要求進一步加強工事,挖交通壕,除了有環城交通溝保持各部隊之間、各部隊與指揮所之間的聯系外,各部隊都有伸向前沿的壕溝,形成了一個地下交通網。從地面上看,似乎是一馬平川,不見一兵一卒;但在地面下,卻是千軍萬馬,嚴陣以待。交通溝的最前沿,距國民黨軍不過百米,連敵人吃的什么飯都可以看清楚;各部隊與前沿陣地都有電話聯絡,保持指揮暢通。
-糧食封鎖
城內糧價翻700倍
除了嚴峻的軍事包圍,最尖銳和直接的斗爭還表現在經濟方面。解放軍在通往長春的各交通路口設立檢查站、檢查哨,禁止糧食、蔬菜、燃料等一切生活物資和牛、馬進城,嚴禁一切走私分子入城,重點實行糧食封鎖。
鄭洞國率10萬軍隊要在城內生存下去,吃飯活命是起碼的條件。為此,城內守軍絞盡腦汁。圍城之初,他們經常在長春城外的村莊里搶糧搶柴,儲存起來以備后用。后來,隨著解放軍圍城部隊日益向前壓縮,國民黨軍隊不敢輕易出城,只好依靠空投。然而,空投機遭遇解放軍炮兵和高射機槍的射擊后,有時來不及空投就掉轉機頭倉皇回逃,有的被迫從高空漫無目標地亂投,很多糧食落在解放軍的陣地或封鎖區內。這些南方的大米、四川的榨菜、豬牛肉罐頭,反成了解放軍的美味佳肴。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軍加大了對長春市50萬無辜百姓的搜刮,他們組織了軍政警合一的“戰時糧食管制委員會”,將城內的糧食搜刮起來,“統一分配”。1948年6月到9月間,長春市的糧價上漲了700倍。為了緩解城內缺糧的壓力,國民黨開始采取“殺民養兵”政策,他們將骨瘦如柴的長春市民成群結隊地驅趕出來。為此,解放軍圍城部隊專門設立了數十個難民收留所,向百姓們發放糧食。人們也紛紛組織起來配合人民解放軍封鎖長春。
-策反成功
兵不血刃解放長春
軍事打擊和經濟封鎖使長春成為一個孤島。此時,人民解放軍又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國民黨內部開始分崩離析。
廣大指戰員以高昂的政治熱情和無比的智慧,創造多種宣傳形式:如廣泛的陣地喊話,做土喇叭,后來還發明了“彎形長話筒”,用長竹筒綁成彎曲的形狀,一直通向國民黨的陣地前沿;又如散發宣傳品,創造打宣傳彈、在護城河放宣傳木船等辦法,將宣傳品送到國民黨陣地上;有的縫制慰問袋,將食品和宣傳品同時送給國民黨軍。
強大的政治攻勢使國民黨軍隊軍心渙散,不斷有人逃出城來投誠。
對60軍上層軍官的爭取工作也在緊張地進行。60軍原屬云南滇系,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有幾位共產黨員在這支部隊中工作。為了爭取策反,朱德總司令親自給60軍軍長曾澤生寫信,要他們發揚滇軍護國的光榮傳統,站在人民一邊。60軍內部的幾位共產黨員也有計劃地開展了工作。
1948年10月,策反工作終于取得了進展。10月16日,60軍軍長曾澤生與解放軍商定了起義的具體計劃。17日下午,曾澤生出城與解放軍具體確定了交接防的時間、口令、辦法。17日午夜,解放軍接防部隊進城,60軍同時撤出城外休整。21日晨4時,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長春國民黨守軍最高指揮官鄭洞國也被迫投降。在經過近5個月的嚴密封鎖圍困后,長春終于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成為人民解放軍作戰史上第一個大的圍城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