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要激活內需
吳曉求還提出,中國目前的經濟需要激活內需。中國過去的經濟增長是靠外部需求拉動的,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WTO以后,外部需求得到了充分的釋放。而在這種情況下,內部需求卻在不斷壓抑。所以在金融危機發生以后,中國的外部需求急劇下降,經濟增長也隨之下降。當前,全球經濟危機后,外需需求狀況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不到改變,因此現在國家出臺的經濟政策必須激活內部需求。
吳曉求認為,經濟政策要激活內需,就要通過轉移支付、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而所謂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換句話說就是赤字財政政策、擴大支出的財政政策。擴大支出除了刺激經濟以外,很大一個是要擴大保障性的支出及轉移支出,包括對窮人的支付。另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貨幣政策也要激活內需,這其中包括社會投資。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四萬億”是屬于政府投資,它只能起到帶動社會投資的作用。社會投資另外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就是要通過貨幣政策來鋪墊,所以通過貨幣政策也能激活內需。從改變經濟增長的模式來看,現在也還是需要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或寬松的貨幣政策。
他表示,只要把這些問題理清楚,市場就會有正常的預期。
流動性寬松非常必要
吳曉求說,在當前的情況下,流動性寬松非常好,而且也是必要的,這有利于實體經濟的增長。流動性剛好或者稍緊,資金就會流入那些盈利空間大的領域,這樣就會使得進入實體經濟的資金量會減少。而寬松會留下一定的余地,這樣就可以平衡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吳曉求稱,至于市場本身,漲跌是很正常的,而且跌是暫時的,漲才是永恒的。現在市場這樣的大幅下跌的確有謠言影響的因素,這種政策不透明帶來的謠傳對人們的信心是一個極大的打擊,造成市場震蕩。
但現在市場面臨的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市場結構,市場的大幅度波動,漲的時候緩慢、持續,跌的時候是大幅下跌,都與市場的資金結構有關,吳曉求指出。他說,市場資金結構的核心問題就是中國的私募基金已經足夠大,雖然他們沒有法律的空間,但他們卻是市場大幅度波動的根源之一。因為,對于私募來說,安全是最重要的,只要看到市場勢頭不對,就根本不顧忌自己的行動會對市場造成多大的影響,自行其是。對于私募來說,能夠忍受10%的虧損,但是不能夠忍受沒有預期的未來,市場結構本身也因此變得更加的脆弱。
此外,吳曉求還提出對于市場,應該把供給政策作為重點,拋棄需求政策。他解釋,需求就是收縮對資本市場的需求,比如提高印花稅就是一種,這是典型的收縮需求的政策,現價段任何提高印花稅的設想都是不正確的。
吳曉求表示,下半年股市會出現結構性調整,寬幅震蕩是基本特征。震蕩有市場的因素,也有言論的因素,但震蕩主要以結構調整為主,整體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