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網3月11日訊上午9時,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國家行政學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陳福今代表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發言。
據陳福今介紹,當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文化遺產保護的成果越來越惠及廣大民眾。但是,文化遺產保護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比如,古蜀道沿線一些歷史建筑年久失修,一些考古遺址被不合理占壓,整條文化線路的生存面臨威脅;新疆坎兒井平均每年干涸32條,照此速度,不要20年坎兒井將全部干涸。
陳福今表示,一些博物館資金人才技術投入不足,藏品自然損毀嚴重,尤其是“建設性破壞”、“保護性破壞”、“拆除式維修”等文化自殘事件屢有發生。近期,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發的熱議,再次反映出在如何處理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如何科學保護文化遺產方面,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以及認識上的誤區。
陳福今認為,文化遺產保存了民族的記憶和智慧,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交流的重要載體,是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
為此,陳福今建議:
一、要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實到保護文化遺產的行動上。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不僅要在口頭上,更要在行動上科學處理好經濟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
二、加大文化遺產工作統一領導與協調力度。建議國家成立統一高效、職能明確、分工到位、協調有序的文化遺產保護協調機制,統籌管理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工作。
三、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依法保護文化遺產工作。抓緊修訂《文物保護法》,盡快制定出臺《博物館條例》、《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重視并制定古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古蜀道等專項保護和管理條例。對已經頒布實施的《非物質遺產法》等法律法規,要加強執法監督,確保落實。推動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盡快走上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軌道。
四、合理利用文化遺產,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產業、旅游業發展。深入發掘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在科學保護的前提下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和利用,使之成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中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營造健康的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發展氛圍,防止過度開發文化遺產,尊重歷史事實,少些“演義”,少些“戲說”,爭取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保真打假,加大執法力度,反對制造假古董,在鑒賞、評選、收藏活動中不給贗品以立足之地。
五、重視做好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堅決防止重申報、輕管理的傾向。
六、加強文化遺產專業人才的培養。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和科研機構力量,在條件具備的高等院校增設有關專業,定向培養專門人才。相關部門也應加大行業人才培養力度,充實專業人才隊伍。支持建立中國文化遺產技術學院的建議,為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培養各類急需的專門人才。
相關閱讀:
直播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