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二是加快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管理體制和完善有效的風險控制體系,如果說我們給社會公眾的印象是養老基金好像老在貶值、保值增值出現資金缺口的話,我們社會公眾對養老保險制度的信心就會受到影響。而社會養老保險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最關鍵要素就是,我們對這樣一個制度有信心,你才有企業的繳費、個人繳費、政府的投入。
2012-07-01 11:54:19
三是建議通過小步漸進、穩步推進、標本兼治、綜合配套,在較長時期內逐步實現彈性退休政策的戰略思路。
2012-07-01 11:55:00
四是建立適度集中的垂直型經辦管理體系。我們感覺到2020年實現養老保險全覆蓋以后,我們面臨的機構的壓力、服務的壓力、管理能力的壓力是空前的,所以這對可持續發展的養老保險最為關鍵。
2012-07-01 11:56:26
最后一點,需要積極促進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滿足多樣化的養老保險需求和服務需求,這強調市場的作用,強調我們個人的責任、家庭的責任,是解決我們中國養老困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思路。
2012-07-01 11:56:43
謝謝大家。
2012-07-01 11:57:00
非常感謝林義教授,他在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見。最后,我們請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教授發言。大家歡迎。
2012-07-01 11:57:09
非常高興有這樣的發言機會,我是研究“三農”問題的學者,農村的老齡事業是很難產業化的,因為他們手上沒有錢。我曾經在湖北四個村進行了為期十年的老年協會的建設,按每個人每天投入1毛多錢,進行老年人事業建設,建設的結果,老年人自己的發展,他們說三句話,第一感覺時間過得快了,第二感覺心情和身體好了,第三是上吊自殺的少了,農村上吊自殺的現象是非常嚴重的。
2012-07-01 11:57:52
另外,我也深深感覺到農村的老年人是一個弱勢群體,我們整個社會應該關心和關愛老人,這是從消極方面來講的。其實,經過這么多年的調研中,還有一個感觸,農村老年人不僅是消極人群,他們還是積極的建設力量,我們應該從積極建設力量方面來認識老年人,對他們的生活質量、經濟質量進行一個非常大的改進。
2012-07-01 12:00:20
下面我講一個觀點,叫老人農業,大有希望。
2012-07-01 12:00:33
今年兩會期間,有15位院士擔憂今后農村無人種田。超過45歲的勞動力就算老年勞動力,這樣算下來的話,中國農業勞動力有一半以上是老年勞動力,這樣看來,中國已經率先進入老年農業,依靠老年種田,就讓人不放心。老年農業難以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雖然中國有人多地少的國情,但是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相比,中國農業的規模并不比他們小很多,但是他們的高科技比我們有效得多,關鍵是現代化設備比我們好,因此中國大陸要不斷到先進國家學習經驗。農產品價格雖然大幅波動,但是這是市場的正常現象,這種波動是因為農產品生產多了,農民種蔬菜少了。總體來講,中國大陸的農產品供給是價廉物美,尤其相對國外的價格來講,中國大陸的糧食自給率在95%以上,日韓的糧食自給率在30%-40%,而且日韓的農業,盡管有大量投入,中國的農業、大陸的農業,在2006年前是要向農民收稅的,還能創造出以上農業成績,包括兩年八連增的成績,這是在大量農村年輕人外出的情況下,只有年齡比較大,身體比較差,家里有老人的才種田,也正因為有15位院士提出無人種田的問題,才引起整個社會反響。
2012-07-01 12:00:46
那么,如何理解中國農業問題呢?中國農業的問題與中國9億農村人口的龐大數據有關系。9億農村人口,其中有2億進城,留在農村還有7億人口,其中勞動力人口至少有3-4億,雖然其中大部分是45歲以上所謂大齡勞動力,農村人口多,經營規模又比較小,規模經營又沒有條件,同時又因為農戶數量龐大,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與城市總人口差不多,農產品供應能力又特別強,只要市場價格稍高,農民就會追求高價格開足馬力生產,結果馬力往往開得過高,供不應求,農產品價格降低。因此,中國農村的問題關鍵在于中國農業人口太多,沒有農村人口的進城,農民增收不了多少。當前問題的癥結就是減少農村人口,問題恰恰在于當前的經濟發展。
2012-07-01 12:01:09
20年來已經有2億多農村人口進城務工經商,中國還有7億農村人口,并且進城務工經商的人口當中都沒有成功人士產生,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子女在農村,他們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年輕子女外出務工和中老父母從事務農的兩方面收入。另外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城市就業機會逐步減少,進城農民工大規模返回農村。還有一方面,農村人口更多,進城農民工與農村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割斷的聯系,這是我們考慮中國農業發展政策的前提。也就是說,中國的農業問題,在中國數量龐大的農民,至少在目前成功解決了中國的農民問題,而且要遠比日韓成功得多。反過來講,中國農業既然解決自己問題的同時,還解決了中國數量龐大的農民工問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在鄉務農的中老年人,他們在城市就業沒有優勢,但是從事小規模的農業經營,尤其生產糧食是正好,或者農村城市勞動生活的質量成本很低,他們在城市經營,生活成本低,且在家鄉社會生活,他們生活的安全感高,他們住的村莊往往是一個生產、生活的地方,三位一體的覆蓋體,親戚朋友在一起,在農家小院生活當中,愿意栽花種樹,在目前農業生產條件下,人均一畝三分地的小規模經營,一年三個月種田,三個月過年,還有三個月的農閑,春耕秋收,是他們的生活本身。
2012-07-01 12:01:54
農村低齡老人從事農業生產,高齡老人無力再進行農業生產,高齡老人子女必已年齡較大,在城市就業漸難,孫子也已經成長起來參加工作了。高齡老人的子女返鄉務農,他們的返鄉并非一次完成,而往往是一個過程。從40歲開始返鄉,回來種一年田,又外出務半年工,再回來種田。經過幾次往返,年齡越來越大,外出務工機會越來越少,務農水平也越來越高了。到50歲,城市的燈紅酒綠已經厭倦,農村山親水親人親。該落葉歸根了,因此成功地從城市抽身撤退。從50歲到65歲,都是好的農業勞動力。
2012-07-01 12:04:12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30年,進城農民中的相當部分甚至大部分都難以體面地融入城市,到年齡比較大,在城市就業已無優勢時,他們就要回到農村。好在他們還可以回到農村。其他發展中國家,進城不再能回到農村,農民除少數體面融入城市以外,多數是不體面地落到貧民窟中。漂泊的、不穩定、不安全的貧民窟的生活質量,顯然是遠不如中國農民在農村的生活質量。
2012-07-01 12:21:01
這樣一來,在未來30年,中國農村以中老年農業為主的農業人口,仍然數量龐大,且他們需要以小農經營來作為獲取經濟收入和展開人生意義的場所。他們是進城失敗的人口,是城市所淘汰下來的、機會成本很低、因此種田幾乎不計算自己勞動成本的群體,這樣的群體種田,尤其是種糧食,就具有任何資本下鄉進行規模經營所沒有的比較優勢。
2012-07-01 12:21:13
農業經營的特點是勞動難以計量,家庭經營,農民利用太陽未起之前和太陽將落之后的時間,就可以打理好農田。資本規模經營,雇人照看莊稼,就一定要按日計酬,雇工就一定要磨洋工。最終,幾乎所有資本經營的規模種糧,都敵不過農戶家庭經營的種糧。家庭經營可以賺錢,資本農場卻幾乎沒有不虧本的。家庭經營的糧食畝產都很高,而資本經營農場即使總產量,論起畝產,也都敵不過家庭農場。
2012-07-01 12:21:25
從生產糧食方面講,或從糧食安全講,既然中國未來30年還會有大量中老年農民要依靠農業,且他們具有高于資本進入的規模經營的畝產和賺錢能力,國家的農業政策就是要保護老人農業,而不是支持資本下鄉進入到糧食生產中。
2012-07-01 12:21:37
要保護農民,要讓被城市淘汰的中老年農民在回村后仍然有從農業中獲得就業、收入和人生意義的機會。政府千萬不能支持資本下鄉與農民爭奪農業蛋糕,而應將農業蛋糕盡可能留給失去在城市務工機會從而勞動機會成本極低的中老年農民,讓他們來分。
2012-07-01 12:21:48
一方面,未來30年,農民完全有能力保證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保證糧食安全,另一方面,未來30年,進城失敗的農民仍然需要通過分享農業蛋糕來獲得收入和延續人生。
2012-07-01 12:21:58